首页 > 专题 >

世界观察:西方酒文化的发展历程_西方酒文化

2023-03-22 05:00:58 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1、“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东方的诗仙李白这样以不愧天为己任的去爱酒;这位斗酒诗百篇的嫡仙在酒给的灵感下,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

2、“没有葡萄酒的日子就如同没有阳光”,西方的葡萄酒之父巴斯德更是把葡萄酒比做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很难分出李白和巴斯德谁对酒更热爱一些。

3、对酒的喜爱虽然相同,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却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欣赏酒的角度有所不同,也就延伸出中西方酒文化的种种不同。


(相关资料图)

4、  一、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

5、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

6、中华文明产生在黄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早成为农业大国,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与西亚、中美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

7、中国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粮食在满足了人们食用的功能,还有剩余,这为粮食酿酒奠定了基础。

8、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

9、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

10、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种植,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

11、  二、饮酒礼仪的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

12、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13、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

14、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

15、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

16、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

17、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

18、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

19、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20、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

21、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

22、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

23、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

24、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25、  三、饮酒的目的不同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

26、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7、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的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

28、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

29、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30、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31、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32、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33、中国人的大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纵横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2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